close
【聯合報/記者王慧瑛/報導、攝影】











竹東鎮東源餅行是家傳三代老店,第二代由張清男(右二)、張清河(右一)兄弟經營,逐漸由第三代張維泰夫婦接手,要擦亮這塊金字招牌。
1919年創立的新竹縣竹東鎮東源餅行,香傳3代,餅香中有許多人濃濃的溫馨記憶!

第三代接班人張維泰堅持古早味,並陸續推出神木麵包、奶凍卷等產品,拓展年輕消費客群,在傳統糕餅業中再創新局。

張維泰說,老字號能獲得消費者信任,是老店創新的最佳基石。34歲的張維泰,原在新竹科學園區某光電大廠當業務,去年成家後,和妻子林素玲辭去工作,為擦亮「東源餅行」這塊金字招牌奮鬥。

張阿濤手工做酥糖、豬油餅

張維泰說,90年前爺爺張阿濤以挑夫為業,日據時代,竹東是開採煤礦、伐木重鎮,勞力密集,工人下班後喝茶小酌時,渴望有物美價廉的佐品,「濤師傅」以純手工做出手打花生酥糖,受到好評,進一步創立東源餅行。

東源餅行第二代掌門人張清男說,從小跟在父親身邊學習,接手經營後,店裡的豬油餅、手打酥糖仍承襲古早手法,全程手工,後來開發多元口味的麵包,其中菠蘿、丹麥和微波麵包等是店裡長青型商品,不少竹東人堅持「吃菠蘿麵包就去東源」。

子孫遵古炮製 老主顧吃三代 堅持原汁原味

「很多客人一家三代都是老主顧,舌頭利得很!」張維泰說,嘗試改變老產品的配方,老主顧一吃馬上察覺,要求恢復「原汁原味」,他認為,口碑是老店的優勢,不能辜負老主顧的支持。

「經營老店壓力很大,我不能漏氣!」張清男的獨子張維泰為接手這家老店,每天清晨5時30分要開店,鋪貨到多家學校合作社,他不以為苦,愈做愈帶勁。

張維泰分析,一旦進來老店的客人清一色是老人家時,這家店大概就得準備關門大吉。他不斷改良和精進,古早手法結合現代飲食習慣研發出新口感、新樣式,讓顧客有多樣化選擇。

「神木麵包一天熱賣400個!」外型討喜的神木麵包有7種口味,受到竹科人喜愛,帶動團購熱潮,搭配訂購滿2000元可外送到竹科的服務,更創造雙贏。












【聯合報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豆包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