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大紀元11月27日訊】一年四季中,春暖、夏熱、秋涼、冬寒,在中醫養生方法中,養生之道隨著四季更迭,達到春保肝、夏護心、秋顧肺、冬顧腎的重點保養。往往,冬天一到,媽媽們總會燉煮一些中藥補品來為家人進補,從廚房傳出陣陣撲鼻的補品香味,令人倍感溫暖。同時,在各大賣場或夜市也常能聞到薑母鴨、當歸羊肉爐、麻油雞酒、十全大補湯、藥燉排骨等補品的飄香美味。


利用立冬到冬至這段時間來進補,主要在於養腎防寒、去寒就溫。若有手腳冰冷、怕冷、肌肉僵硬、頻尿、後腳跟痛的在這段期間進補,效果最好。此時,依個人體質來進補是最理想的!

不過,日前消基會抽查大台北地區市售紅棗、枸杞、人參、當歸共40件中藥材,有50%驗出有農藥殘留,且超過90%以上是從大陸進口,所以我們在享受甘甜香味的中藥燉品時,也當注意如何挑選中藥材、中藥材處理與保存等方法。

「涼補」與「溫補」

「溫補」:利用屬性溫熱的食物來進補,能調和體內虛弱。「溫補」的食材有雞肉、羊肉、鯽魚、蝦、韭菜、生薑、大蒜、栗子、核桃、芥末、酒、醋、銀杏、紅糖、紅辣椒、蔥、香菜等。

「涼補」:利用屬性寒涼的食物來進補,能調和體內虛陽微升所導致的燥火,有降火解熱。「涼補」的食材有螃蟹、蛤蜊、菠菜、茄子、竹筍、白糖、牛奶、香瓜、黃瓜、柿子、醬油、白蘿蔔等。

「虛症」與「實症」:

「虛症」為體質較寒(俗話說冷底)的人,如特別怕冷、手腳冰冷、頻尿、後腳跟痛、背痛的人,適合「溫補」。應多吃熱性食物,如薑母鴨、當歸羊肉爐、麻油燒酒雞、十全大補湯。

「實症」為體質較熱(俗話說熱底)的人,如較不怕冷、手腳很溫暖、肌肉僵硬的人,適合「涼補」。可多吃寒性食物,如藥燉排骨、鳳梨苦瓜雞等。若是體質較熱的人,真的很想吃當歸羊肉爐或麻油燒酒雞,可在食材裡加入1/3的切塊白蘿蔔,以涼補的方式進補,因白蘿蔔屬於涼性食材,可中和燥熱的食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豆包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